妄谈“爱己爱人”
善良与爱心是有区别的。“善良”基本上属天生,更多的是天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爱心”则更多的是来自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氛围熏陶有关。
“爱自己”和“以自我为中心”是两个概念。人须得学会清醒认识自己,正确善待自己、妥善料理自己,懂得如何才是爱自己。这其中涵盖:清楚自己的长短优劣;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爱护家人珍惜亲情与友情。同时,还得很好的料理自己的生活、工作。少几分私欲贪念,多一些平和满足。因为,贪念一生,私欲便起。于是,郁闷缠绕,烦恼顿生。
还应尽可能让自己身体保持健康,精神保持良好,生活轻松有序,家庭和睦安宁。不随波逐流,更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害己之事,即:不损害他人亦不伤害自己。懂得宽人律己,以己度人。所谓:“己所不欲,勿使他人。”
这所有的这一切便是正确的爱自己。也惟有如此方能真诚、自然地去爱他人,爱众生。一切便尽在情理之中。爱人爱己,便无矛盾,更不冲突。试想,一个与以上所说背道而驰之人,他/她能真正懂得如何才是爱自己?更别奢谈爱家人,爱世人了。一个连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都料理不了,处置不好的人,如何去照顾、爱护丈夫或妻子儿女。如何懂得孝敬、爱护父母长辈,又如何妥善料理小家庭?就别说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了。如此,爱自己、爱他人则全都成了空话。
诚然,不排除多有例外,但那只是点与面的关系。况且,连亲情、爱情、友情都不知珍惜之人,又怎么会真有爱心,去主动关爱陌生人?若有,那也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或是某些事由一时激发了其内心深处善良的天性。那也只是一时的善意迸发,而非爱心。若非如此,则必是惺惺作态,做秀博名而已。而且谁都知道,用自己不需要的或是将要丢弃的东西资助他人(包括情感),这谁都愿意,毫不吝啬。
当然,一切说来不难,真正懂得、完全践行谈何容易。但至少要清楚,要心存此念。如此,人生便会少生事端,徒生烦恼之郁闷就能大大减少。夫妻、家庭自然趋向和谐;幸福指数自然就会增高;生活便多了几分快乐、愉悦和轻松。
想说的远不及此,在此不再赘述。一己之见,妄谈而已。自知此论调不受待见,余且姑妄言之,君且姑妄听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