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风采>>乡镇涉农小额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乡镇涉农小额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日期:2020-07-12来源:江西分宜公路分局作者:郭义民

江西分宜公路分局   郭义民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环境治理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级政府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涉农资金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镇村两级的交通、水利、环保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提升了村镇品位、美化乡村环境,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工程建设管理仍然存在着项目管理不规范、绩效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腐败行为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涉农工程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科学管理、落实措施,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受益。


一、乡镇涉农小额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招标制度不健全,发包不规范。对“小额工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围标串标,暗流涌动。部分镇村“肢解发包”“人情发包”,招标文件、评标人员、评标办法等不科学,造成许多项目低价中标,变更不断,工程超支。

3、政务公开不规范,监督难以畅通。少数镇村对涉农“小额工程”相关事项不公开或者公开不规范,村民对工程施工计划、招标结果、施工过程、设计变更、竣工验收等重要事项不知情。

4、监理制度不执行,质量难以监控。对涉农“小额工程”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施工质量监管,监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质量监控、设计变更、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等环节管理随意性较大。

5、部门履职不到位,监督管理不专业。涉农“小额工程”涵盖卫生、农业、交通、文化、水利等多种类型基础设施,要求各有不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很少监管,往往由镇村自行监管,镇村层面普遍缺乏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监管和检查验收中存在走过场、搞形式情况。

6、资金监管不严格,支付有“猫腻”。镇村干部直接掌控涉农“小额工程”款项的管理与运作,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管理上的空白点异常突出。资金支付把关不严格,部分项目存在超额支付、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仍存在以借款方式预支工程款等现象,造成资金结算不规范。还有一些项目履约保证金未经验收就已支付。

7、建设合同不规范,造价管理不精细。项目前期工作不深入、建设程序不规范、监督管理缺失。合同签订不严谨,合同过于简单,极易造成工程“扯皮”。工程量清单编制不规范,签证管理不规范,工程变更较大且部分工程不按规定履行变更审批手续,或结算时临时补签,签证事项不明等,为造价控制留下隐患。


二、建议

涉农“小额工程”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应当全程、全部、全面公开。

1、县级政府统一制定“小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涉农“小额工程”建设进行明确规范,按工程性质、项目大小等,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同时明确财政、审计、监察和相关行业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小额工程”建设行为得到有效监督。

2、加强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将村镇小额工程的施工计划、招标结果、设计变更、竣工验收等重要信息在村务公开栏或建设工地予以公示,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监督这一最直接的监督手段。

3、强化工程监理工作。在确定本年度县本级小额工程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按照资质范围,分类打包采购本年度县本级“小额工程”定点监理服务,解决“小额工程”监理乏力的窘境。

4、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涉农“小额工程”独立核算,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付款的工作程序,切实防止资金支付环节权钱交易。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自定义标题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