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欢迎光临公路养护网官方网站! 登陆 / 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风采>>站在十字路口:一名新人交通指挥员的守
站在十字路口:一名新人交通指挥员的守望与发现
日期:2025-06-03来源:作者:刘思琦   杨于霆

“穿上这身服装,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清晨6点20分,天还蒙蒙亮,华亭公路段的办公室已经亮起了灯。督查考核室208内,组长正在分发对讲机和指挥旗。当他将那身鲜亮得几乎扎眼的衣服递给我时,语气里带着一丝郑重。那一刻,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破晓时分的:“变装”仪式

“第一次穿?扣子要全部系上,领口拉直,”一旁的师傅帮我调衣服,动作细致得像是在打理参加重要仪式的礼服。这不仅是工作服,更是你的“护身符”,也是你的“身份证”。

办公室墙上的时钟整着指向6点45分,我们一行人钻进了工作车。车内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和早餐的香气。司机一边启动车辆,一边从后视镜中打量着我:“第一次上路?今天路面病害严重,施工难度不小,记得跟紧点。”

晨光中,车窗外的杨树在风中摇曳,露水在叶片上闪烁。这条我曾多次经过的道路,今天在我眼中却有了不同的意义 — 它不再只是一条公路,而是一位需要“疗伤”的患者。

晨光中的第一课

7点30分,G344线施工点。

“站直了!腿要分开与肩同宽,重心放低,这样才不容易被长时间站立弄得腰酸背痛。”杨于霆的声音在嘈杂的机器声中依然清晰可辨。他示范着如何正确握持指挥旗:“旗子不是摆设,是你和司机之间的“语言”。红旗上举,车辆停止;绿旗左右挥动,车辆通行。紧急情况。每一个动作都要干脆利落,犹豫就会造成混乱。”

我模仿着他的动作,感受着晨风穿过指挥旗的阻力。远处,铣刨机庞大的身躯正缓缓启动,发出震耳的轰鸣,犹如一头苏醒的金属巨兽。操作手吴昊轩熟练地操控着机器,铣刨头缓缓咬入路面,黑色的沥青碎屑如同细小的浪花般四溅开来。

“看到了吗?那不是在破坏,而是在精准地“诊断”和“切除”病变组织。“杨于霆指着那台正在工作的庞然大物,眼中闪烁着专业人士的自豪。

此时,一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从远处驶来。杨铜文迅速举起指挥旗,身体略微前倾,目光与司机对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种无言的交流在两人之间建立。卡车缓缓减速,最终在距离我们约十米处稳稳停下。

“你看到了什么?”杨于霆收回视线,突然问我。

“呃...一辆停下的卡车?”我有些不确定地回答。“错。那是一次成功的沟通。”他纠正道,“当你穿上这身工作服,拿上指挥旗,你就成了这条路的“外交官”,你需要用身体语言和眼神与每一位道路使用者建立短暂而重要的“外交关系”。”

午后的微妙观察

下午3点44分,温度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注意到各种之前从未留意的细节。比如,女性司机通常比男性司机更愿意遵从指挥;带着孩子的车辆行驶更为谨慎;送快递的电动车总是试图寻找最快捷的通道;贴着某些特定标志的车辆,司机的态度往往更为急躁。

“这些都是经验,”文学奇在交接班时告诉我,“久而久之,你甚至能从车辆驶来的速度和角度,判断出司机的情绪和意图。这就像是一种“马路心理学”

暮色中的别样风景

傍晚6点28分,夕阳将整个施工现场染成了金色。

今天最后一段修补工作接近尾声,摊铺组的压路机正进行最后的碾压。这一天即将结束,我却有种奇妙的感觉 — 仿佛通过这身衣服,我不仅仅看到了表面的车来人往,更看到了每一条道路背后的故事:看到了工人们额头的汗水如何化作平整的路面,看到了专业技术如何在看似简单的操作中闪光,也看到了陌生人眼中的信任与期待。

“明天还来吗?”收队时,杨于霆问我。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边仔细地折叠着那件已经沾满尘土的标志服。

这件普通的工作服,让我有幸一窥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条道路都是无数人辛勤工作的结晶,每一次顺畅的行驶背后都有无数细节的保障。而那些穿着标志服的人,则是这个庞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我们驱车返回单位,夜幕已经降临。路灯依次亮起,照亮了我们刚刚修补完成的路面。那段崭新的黑色沥青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如同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墨玉。

而我知道,明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段路面上时,大多数人只会感受到行驶的平顺,却不会注意到那些穿着橘色标志服的身影曾在这里忙碌了一整天。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你穿上那件特殊的“眼镜”——那件标志服,你就会明白,有些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被看见,而在于默默守护。(通讯员:刘思琦  杨于霆)

 


共0页/0条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自定义标题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