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普通的公路,蜿蜒在华亭的群山之间。二十年来,我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望,见证着一个个日出日落。而我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那些每天守护我的养护工人们。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我身上时,我就能感受到老李温暖的手掌。他轻轻抚过我的每一寸路面,像医生听诊般仔细。我知道,他在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查看我的“健康状况”,更在用二十年养路经验感知我的每一次“心跳”。
“这条裂缝要及时处理,不然雨季就麻烦了。”老李总是这样细心。他说我是一本会说话的书,每一道裂纹、每一处凹陷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他,就是最好的“译者”,将我的“呢喃”转化为精准的养护方案。
上午,我身上最疲惫的部分正在接受“治疗”。养路工就像一群细心的医者,先用检测仪器做“体检”,再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手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专业,每一次操作都充满温度。我能感受到冷补料注入身体,让我重获活力。
正午,烈日炙烤着大地。我心疼他们满身汗水,一身疲惫,但是却依然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施工质量,开展作业。他们总说:“这是责任。”我知道,这份责任不仅是对工作的坚守,更是对千万个路过生命的承诺。
午后,我收到了来自结合deepseek和他们的多年养护经验分析出示的“体检报告”。科技在进步,但守护者们对我的关怀从未改变。老李常说:“路,是有生命的。”是啊,在他们的守护下,我才能始终保持着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个匆匆驶过的旅人。
傍晚,夕阳将我的路面染成金色。今天又有几位年轻的养路人来跟老李学习。看着他们认真记录的模样,我知道,这份匠心终将代代相传。每一次技艺的传授,都是对“精益求精”的最好诠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他们又开始了夜间施工。为了不影响白天的通行,他们选择在星光下为我“疗伤”。我想说:“辛苦了!”却只能默然无语,用平整的路面报答他们的付出。
二十年来,我见证了无数故事:看见年轻的养路人变成老师傅,看见手工作业升级为智能养护,看见一代代守护者用心守护。但不变的,是那份执着的匠心,是那份无私的奉献。
我是一条普通的公路,但因为有了公路人,我变得不再普通。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让我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用责任与担当,让我成为连接万家的纽带。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公路人用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用匠心传承实践精神。这就是我和公路人的故事,一个关于匠心、责任与坚守的故事。在华亭的群山之间,这个故事仍在继续,而我,以一条公路的名义,永远为他们见证。(通讯员:刘思琦 杨红军 杨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