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远公路分局东联村苗圃基地,一排排湿地松幼苗正茁壮成长,技术人员正记录生长数据。今年以来,开远公路分局东联村苗圃聚焦公路贫瘠地质绿化需求,多举措显著提升湿地松育苗成效,培育优质苗木2.8万株,其中湿地松占比超70%,这批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苗木,将为红河公路局绿美公路建设,尤其是贫瘠地质生态修复提供“硬核”支撑。
精心培育:多举措驯服“先锋树种”
面对红河州部分地区公路地形土层薄、保水差、绿化成活率低的难题,东联村苗圃将培育湿地松这一耐旱固土“先锋树种”列为攻关重点。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本地红土资源优势,通过红土+腐殖质+其它肥料复合配方改良育苗基质;幼苗到成苗期恒定控制温湿度、精准水肥控制,精心培育;采用物理隔离、合理喷洒杀虫剂全程守护防控病害;出圃前,逐步减少遮阴、降低供水,模拟贫瘠地质环境,显著提升苗木环境适应性,实现湿地松规模化培育新突破。
“我们苗圃湿地松成苗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成活率从不足60%提高到80 %以上。”苗圃负责人介绍道,“目前,首批2.2万株湿地松幼苗已全部移植育苗区,待成长后就能为公路贫瘠地质路段披上‘生态铠甲’。”
精准供苗:4万株苗木织就绿美廊道
苗圃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打造供需一体化链条。今年已累计向绿美公路建设供应各类苗木41568株,年度育苗计划完成率达78.7%(计划总量6.1万株)。除湿地松外,同步输出香樟、蓝花楹等兼具降尘降噪的观赏性乔木,以及红叶石楠等护坡灌木,为红河公路局绿美公路建设提供“量身定制”的苗木解决方案。
“自育苗成本比外购降低50%,且因适应当地环境,大幅减少后期管护投入。”开远公路分局工技股负责人表示,“东联村苗圃已成为我们攻坚生态薄弱路段的重要‘弹药库’。”
生态筑基:从“绿起来”到“强起来”
湿地松的规模化育苗应用,标志着苗圃育苗从“景观美化”向“生态功能强化”升级。其深根系可有效锚固边坡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针叶林带吸附尾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与乡土灌木混交种植,更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绿美走廊。未来,东联村苗圃将继续扩大湿地松等生态功能型苗木培育规模,为打造“安全畅通、生态多样、景观和谐”的红河绿美公路贡献核心力量。(通讯员:罗云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