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欢迎光临公路养护网官方网站! 登陆 / 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岁月丰碑:羊马城桥·岁月里的蜕变见证
岁月丰碑:羊马城桥·岁月里的蜕变见证
日期:2025-06-27来源:作者:邓琮 罗瑞斌 马小芬

岁月长河奔流不息,羊马城桥静立岷江,饱经沧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蜕变,在悠悠岁月里沉淀升华,它的周身镌刻着时光的印记,静静见证了公路的发展变迁。当岷江水在桥基下奔涌成时光的纹路,横跨甘川古道的建筑,早已从单纯的交通载体,淬炼为刻满公路人精神密码的岁月丰碑。

羊马城桥位于甘川公路K318+255处,是当时跨岷江出入原宕昌镇(今宕昌县城区)唯一一座桥梁。近百年来,羊马城桥在原址进行了多次改造。原桥始建年代无考,民国时期改建为上承式木衍架桥,据史料记载,民国23年(公元1934年)时任政府电令甘肃省政府从速修建甘川公路。民国25年(公元1936年)2月25日,甘肃省政府385次会议研究,在三个备选路线走向方案中,决定选用从兰州经临洮、岷县、武都到四川昭化的路线修建甘川公路。这条甘川公路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4月开始突击赶建,到民国25年(公元1936年)1月,修通至临洮、会川。民国28年(公元1939年)1月,继续开工修建,至年底,兰州至宕昌县通北口一段基本修通。

根据《武都地区公路交通史》记载,“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冬甘川公路开工。在宕昌镇设立工务所,负责宕昌路段施工,为了维持交通,先将老桥加固,暂行通车。老桥桥址位于江岸最窄处,且为石崖,不仅是天然桥基,而且是理想的桥址,也是修建石拱桥的最佳桥址。宕昌附近盛产木材,故决定修建载重10吨、一孔跨径16米的上承式木衍架桥。这座桥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8月正式开工。为了保证质量,减少误差和损失,先做成模型,然后照模型施工。经过87天的努力同年11月全部竣工。共支出工程投资1.16万元(旧币)平均每米造价728.28元(旧币)。这一造价对于当时交通不便、物价较稳定的宕昌尚属低廉。

建国初期的维修,1950年6月,武都专署提出恢复交通应以修补桥梁为主的意见报省交通厅,批准后拨款3137元,由岷县工务段派监工王笪云现场勘测后监督施工,决定先修复甘川公路宕昌境内4座桥梁。包括1孔跨径18米的羊马城桥更换部分大梁,解决中部下沉、结构松散问题,并换桥面板。从12月中旬开工至1951年8月竣工。1951年11月甘川公路宕昌至武都段整修竣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从兰州抵达武都。

建国后的第一次改建为预制片石混凝土块纵向悬砌拱桥: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和车辆的增加,原有的石台木面桥已不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1964年省交通厅决定将羊马城桥重新改建。根据桥梁档案记载:原设计方案是钢桁与钢筋混凝土板联合标桥,钢材用量过多(全桥达29.7吨)且需经常进行油漆和支座注油养护,当个别铆钉松动失效后目前养护部门无力加以维修,造成养护困难。后因当时广东省研究试验成功纵向悬砌拱桥,所有构件集中预制,使桥梁施工实现了预制装配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且因修建拱桥又具有不需钢材、养护简单、坚固耐用、外形美观等优点,在当时钢材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修建拱桥就更有其现实意义。为此决定将该桥的方案改为1~16米预制片石混凝土块纵向悬砌拱桥,这也是甘肃省首次采用桥梁预制安装技术。在原址改建后的宕昌桥桥长17米、宽8米、高15米、跨径17米,更加方便了计子川、马鞍山的群众出入。

另据《武都地区公路交通史》记载:“1966年,在实施甘川公路宕武段改造工程中,对宕昌境内的6座桥梁作为重点项目,也进行改建。测设及施工任务都由省公路局第一工程队承担”。改建后宕昌桥桥跨岷江、跨径为1孔16米、全长27.2米、桥面宽7.3米,上部为纵向悬砌拱,下部为浆砌块石桥台,采用悬砌拱工艺建桥,在武都地区是首次。

建国后的第二次改建,2009年由陇南市政府财政拨款,宕昌县交通局负责施工建设,跨径及结构形式不变,将宕昌桥进水口进行了加宽,两侧桥基仍为基岩,将国道212线和城区景观大道有效连接。桥梁纵向中线两侧各三个行车道,还有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桥面两侧一侧有停车位,另一侧为出租车停车位。

千年羌水淘尽多少英雄往事,唯有桥梁如沉默的史官,将公路人的精神密码刻进基石:古代工匠在木梁上凿刻榫卯,民国筑路者在战火中搬运木料,建国后技术员在图纸前彻夜钻研,他们的身影早已与桥体融为一体。那纵向悬砌的拱圈,是智慧的叠合;那经千年而不垮的桥基,是坚守的见证;那一次次在原址上的改建重生,是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永恒信念。

    羊马城桥浸透了几代公路人的心血和智慧。不论风云怎样变幻,仍然巍然屹立,见证了数代公路人的拓路故事,岷江水依然奔流不息。如今的羊马城桥,率领它的八个后辈横跨宕昌县南北,用它坚实的基础支撑起振兴的脚步,用它宽阔的臂膀拥抱川流不息的车辆,任重车碾过,它始终以挺拔的姿态矗立在岷江上,如同公路人用脊梁撑起的通途。这种从三国木梁延续至当代的坚韧,正是羊马城桥留给后世的精神图腾,在岁月长河中历经风雨而不倒,在时代更迭中坚守初心而不渝,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在华夏大地上铺就永不褪色的通途丰碑。

共0页/0条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自定义标题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