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国道G326秀河线K1463+283~K1471+000路段路面病害修复工程全面完工。
这条曾因长期超负荷运行而破损严重的交通“大动脉”,如今焕发新生,平整宽阔的路面延伸向远方,车辆通行井然有序。该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彻底解决了沿边群众“行路难”问题,更以高效优质的养护实践彰显了公路人“保畅通、促发展”的使命担当。
破题:一条民生路的“急难愁盼”
国道G326秀河线一级路路段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是连接“河口”口岸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在为边境贸易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业、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面对交通流量的“高压”态势以及常年高温高降水量的气候条件,这条路的部分路段已“不堪重负”,道路车辙和裂缝就如同公路的“伤口”般在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中悄然扩大,给来往车辆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作为该路段的管养单位,河口公路分局将该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程,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测,最终确定了功能性修复与预防性养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誓必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攻坚:30余个昼夜的匠心锻造
“既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工程负责人李东芳介绍。
面对保通保畅和雨季即将到来的双重压力,河口公路分局采用“分段半幅施工+动态交通导改”的模式,划分安全、放线、铣刨、清扫、洒油、摊铺五个作业班组,行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流水施工。施工期间投入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滑移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0余台,设置警示标牌、锥桶百余块/个,构筑起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流水化施工,实现了日均推进2100多平米的施工速度,在30余天的工期内高质量完成了65000余平米的病害处治和5200余平米的标线施划。既保证了来往车辆的通行需求,又实现了施工路段“零拥堵、零事故”的双重目标。
蝶变:一条路的涅槃重生
铣刨机与压路机的轰鸣过后,国道G326线K1463+283~K1471+000路段迎来了属于它的新生。车辙、裂缝、坑槽等老旧病态的路面已不复存在,崭新的沥青路面再次承担起了交通的“重任”。
“现在行驶在这段路上平稳多了,车身几乎感觉不到一丝颠簸!”常年往返中越边境的货车司机王师傅竖起大拇指。
这条焕然一新的道路,不仅承载着车轮的滚动,更托起了沿边群众的致富希望。平整的路面减少了车辆颠簸,明亮的标线保障了行驶安全,畅通的交通促进了边境贸易。正如当地村民所说:“路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了”。
展望:铺就边疆发展新通途
站在崭新的G326秀河线一级路上,河口公路分局班子表示:“这条路的蜕变,是我们践行‘服务至上,路畅景美’行业使命的生动实践。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公路人的‘铺路石’精神,努力推进公路养护常态化、精细化管理,让每一座桥梁都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助推器’”。
夕阳下,重获新生的G326秀河线一级路路段车流如织。公路人用30余天的汗水,书写了一份“民之所望,我之所向;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温暖答卷,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通讯员:张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