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网络建设中,公路养护已成为保障道路安全与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华亭公路段积极探索“智能、高效、绿色”的养护新模式。从智能公路养护折叠导向牌的闪烁警示,到DeepSeek系统的精准分析,再到无人机在桥梁上空的精准巡检,这三大创新技术的应用,正以全新的方式重塑着传统养护工作的面貌
在公路作业安全保障领域,华亭公路段自主研发的智能公路养护折叠导向牌成为一大技术亮点。该导向牌采用铝合金蜂窝板结构,通过二段式铰链折叠设计,收纳后体积减少60%,便于携带运输。其核心功能在于集成的微波雷达感应系统,可监测50米范围内车辆动态,自动触发高亮LED警示灯和声音提示,提前预警来往车辆。
从实用性能看,导向牌配备V类高强反光膜,在恶劣天气或夜间条件下可视距离达500米;顶部搭载20W太阳能板与12V/20Ah锂电池组,满电状态下可持续工作72小时,阴雨天也能维持24小时运行,彻底解决了传统导向牌功能单一、可视性不足的技术痛点。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养护作业区的安全防护能力,还降低了养护人员的工作风险,单人30秒内即可完成布设,适应了公路临时养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智能决策分析方面,华亭公路段运用DeepSeek智能分析系统开创了数据驱动的养护新模式。该系统通过艾玛软件构建个人知识库,整合各类养护规范和历年数据,形成专业化智能分析平台。针对2025年路况病害调查,系统能精准生成分区域、分病害类型的处治方案:如G344线车辙段采用精铣刨加同步碎石封层,S304线龟裂区域实施就地冷再生处理,煤矿沉陷段则选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填充。
这套系统的突出优势在于将养护决策时间从传统的一周缩短至数分钟,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决策的质变,大幅提升了养护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显著提升了养护决策的效率、精度与经济性,为日常工作开阔了视野。在人工智能的持续赋能下,未来的道路养护将更加智能、高效、绿色。
在养护监测技术创新上,华亭公路段引入的无人机桥梁巡检技术为桥梁健康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面对传统桥梁检测中高空作业风险大、隐蔽部位查验难等问题,无人机技术构建了“空中全景扫描+地面定点核查+桥梁底部精准定位”的立体化巡检模式。
在砚马寺特大桥的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通过严格的飞行前准备和毫米级悬停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桥梁上部结构空心板接缝渗水、混凝土碳化状况、墩柱冲刷情况的全面检测。这种方式,将原本需要几天的桥梁检查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病害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检测成本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彻底消除,隐蔽部位再也不会成为检查盲区。接下来,华亭公路段计划利用无人机建立桥梁三维数字模型,推动桥梁养护从传统被动修复向主动预防转变。
三大技术的协同应用,让华亭公路段的公路养护公路养护工作逐渐迈入了科技引领的新时代。从传统模式到智能化操作,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从被动修复到主动预防,华亭公路段正用科技之光照亮养护之路。
下一步,华亭公路段将深入拓展无人机应用范围,建立公路及桥梁三维数字模型,进一步扩展DeepSeek系统分析维度,促进这三大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构建安全畅通的现代化公路路网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为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亭智慧。(文:刘思琦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