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欢迎光临公路养护网官方网站! 登陆 / 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风采>>风雨中的“橘红卫士”——记维西公路分
风雨中的“橘红卫士”——记维西公路分局何文彩的坚守之路
日期:2025-06-18来源:维西公路分局作者:李慧琳

五月的傈乡,雨来得又急又猛。

端午前夕,维西县境内连降暴雨,维西公路分局管养国省干线滑坡频发,泥石流裹挟着巨石倾泻而下,瞬间阻断了交通命脉。  

“全体集合!10分钟内出发!”是夜,橘红色的身影顶着暴雨冲进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院子,声音沙哑却坚定。他,是何文彩-维西公路分局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党支部书记、站长。  

这是何文彩今年参加的第9次应急抢险。从2017年参加工作至今,这个“90后”青年干部从一名养路工人成长为能文能武的技术能手,从一名基层党员成长为带领队伍应急抢险、攻坚克难的党支部书记,在傈乡风雨中书写青春答卷。

笔尖到铁锹:记录员的“公路启蒙”

2017年,27岁的何文彩进入维西公路分局塔城公路管理所,成为一名普通的记录员。彼时的他,对公路养护的认识还停留在“扫扫地、补补路”的层面。然而,现实很快给他上了深刻的“第一课”。

“第一次跟着老所长去清理塌方,看到半座山的土石砸在路中间,整个人都懵了。”何文彩回忆。傈乡地质条件复杂,雨季山体滑坡、冬季冰雪封路是常态。记录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写写算算,更要深入一线,了解每一段路的“脾气”。

2017年5月 刚参加工作的何文彩(2)(1).jpg

这次抢险后,何文彩主动申请学习机械操作。别人休息时,他跟着老所长在学挖机、装载机;晚上回到宿舍,又啃起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2019年,他被调至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机械设备,也意识到:新时代的公路养护,早已不是“铁锹+扫把”的原始模式,而是“人机结合”的科学养护。他开始主动学习机械操作,从装载机到挖掘机,从压路机到应急照明设备,一点点啃下技术硬骨头。

路是刻在心上的党徽

2021年,何文彩任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党支部书记。

身份的转变让他意识到,公路养护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凝聚人心的事业。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让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成为他思考的重点。

他从规范党员管理入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推行“党员积分制”考核,将理论学习、业务表现、应急抢险贡献等纳入考评体系,激励党员争当先锋。同时,他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将组织生活与养护业务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党日+应急抢险”等形式,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 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的党员们不仅在日常养护中精益求精,更在应急抢险中挺身而出,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橘红色养护铁军”。

贴缝带(1).jpg

2024年,何文彩任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站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不是虚的,它要长在公路上、融进抢险里。”何文彩这样理解自己的双重身份。他坚持“双带头”原则——既带头抓业务,又带头抓-,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一线攻坚行动”,在应急抢险、水毁保通工作中成立临时党小组,让党旗始终飘扬在攻坚最前沿。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党支部连续多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个人也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

机化站党支部党员大会(1).jpg

雨雪中的每一次冲锋都是宣誓

维西的冬天,海拔3000米以上的路段常有积雪。

除夕临近,国道215马宁线突遇暴雪,40余辆车被困。何文彩带队连续作业抢通,手指冻得握不住操纵杆,就用毛巾缠住继续干。

 “站长,换人吧!”队员喊。他摇头:“我熟悉这段路况,我来!”路通后,同事递来装着热茶的水杯,他接过水杯的手抖得茶水洒了一半。

这样的冬天,他经历了7个。

而冲锋,不止于此。

每年4月至9月,是傈乡雨季公路应急抢险最吃紧的时期。水毁保通是傈乡公路人的必修课,备齐应急物资,调配人员、机械并快速前往一线抢险是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的必修课,何文彩早已将这条铁律铭记于心,并践行于每一次应急抢险中。

水毁抢通(1).png

今年3月,维西县境内连续强降雨导致管养路段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上千方土石阻断了交通。何文彩带领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赶到水毁现场。瓢泼大雨中,他跳上装载机,一铲一铲清理塌方。雨水模糊了视线,山石不时滚落,但驾驶室里的党徽却格外醒目。在连续奋战16小时后,公路恢复通畅。而何文彩的嗓子早已沙哑,工装裤上沾满了泥浆。

抢通“安全员”(1).jpg

5月,更大的考验来临。端午期间,密集强降雨引发分局管养国省干线塌方、泥石流频发。面对齐膝深的淤泥,何文彩第一个跳下去,用铁锹疏通排水沟、搀扶年迈群众。党员们跟着跳下,群众职工也加入进来。连续3天的抢通中,他指挥机械、调配物资,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最终比预计时间提前12小时完成任务。

回望这两次抢险,何文彩在站内会议和支部总结会上说:“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这不是口号,应该是刻在我们心里的责任。”据统计,2025年汛期以来,他带领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累计处置水毁塌方64处,清理积雪、塌方、泥石流3.8万立方米,保障了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

2024年4月S237德勐线K78+620至K78+680段巴迪乡结义村 清理坍方(1).png

公路延伸的方向,是初心所指

2500多个日夜,何文彩参与大大小小的应急抢险不计其数,巡路里程超过20万公里。7年间,他的足迹遍布了傈乡国省干线公路的每一公里。从春日的预防性养护到夏季的抗洪抢险,从秋季的路域环境整治到冬日的铲雪除冰,四季轮转,他用坚守诠释责任,用行动践行誓言。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最多的不是荣誉证书、不是亲人朋友,而是每一次抢险前后对比图、断裂的路基与修复的路面、倾倒的树木与畅通的车流……  

摆放锥桶(1).jpg

“公路人最好的勋章,是车轮碾过畅通、平整路面的声音。”从记录员到站长,从普通党员到党支部书记,何文彩的成长轨迹如同傈乡的盘山公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向上攀登,那些被风雨磨亮的铁锹、被汗水浸透的工装,串联起的不仅是通达四方的交通网,更是党和群众血脉相连的连心桥。

近日,强降雨导致国道353宁福线白济汛乡喇嘛寺附近路段发生严重路基塌陷与边坡垮塌,当晨曦照亮傈乡,何文彩和队友们的橘红色工装又闪动在傈乡山路间,排除险情、清理塌方……他们躬身如桥,扛起的是抢险保通的使命;他们挺立如松,守护的是万家出行的平安。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道锹痕都是为民服务的誓言,每一滴汗水都是初心如磐的见证。橘红色的身影在中国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写下无声的宣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正是由这样千千万万平凡坚守铸就——他们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奉献定义人生,让条条公路成为串联起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纽带。当险情化作坦途,当天堑变成通途,那绵延向远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坚实的路基,见证着一个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作者:维西公路分局  李慧琳

泥石流中帮助过往群众(1).jpg

共0页/0条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自定义标题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验证码: